获取网课资料

2024高考满分作文!达前之所未及,得生之发展

clearfix” id=”1729521564395″>题目:

新课标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高考满分作文!达前之所未及,得生之发展

配图是10年使用copilot生成

满分范本:

达前之所未及,得生之发展

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西山学校 王筠涵

举头遥望包孕璀璨星光的浩渺苍穹,似乎其中的每一抹色彩都掩藏着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未知天空之境的遐想。如今,我们得以及前人所未及,革新技术,丰富认知,探求更远的未知。人生亦如此,不断抵达过去的未知,再以勃发的生机去往未知的将来。

未知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但它也为生命的进阶提供了机会。自古以来,人类都在不停地抵达未知之境:广袤大陆上,蒸汽机代替了马力,让人们到达了未曾设想的远方;浩浩海洋里,麦哲伦率领船队乘风破浪,打破了人们“天圆地方”的认知牢笼;蔚蓝天宇下,莱特兄弟的一次高飞,让人们冲破了地面的枷锁,征服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天空……从陆地到海洋到天空,再到更高的太空,一个个未知总是难以回避地降临,但也正因如此,我们才能够用明亮的视野凝望崭新的世界,摒弃迂腐陈旧,得到新的飞跃。所以,未知是生命的常态,我们青年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迎接未知,在未知中寻得生机与勃发。

未知之境未必只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个人而言,只要触前所未及,获生命所感,就是对未知之境的探求。姚鼐踏雪登山,观“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壮阔之景,日出消解的不仅是深沉的暗夜,更是他难以言表的痛苦和挣扎;朱自清夜访荷塘,从盛放的荷花中得到生命的慰藉,这一方荷塘成了朱自清眼中别样的美景,也成了后人的向往之所。由此观之,未知之境在人生中无处不在,我们要勇于探索从前未达之境,获得生命的发展。

固然,未知并不全然意味着发展和机会,身处未知之境能够明辨是非、坚守本心,才能得到真正的进步。时代日新月异地发展,各种信息纷繁杂乱,为我们了解未知提供了无限的机会与手段,但其中也不乏引导我们误入歧途的可能。屈原立志为国效力,没想到步入的是“众人皆醉”的时局,他不甘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而坚守高洁本心,为后世所景仰。苏轼因反对变法由京官被调任为杭州通判,但他的爱民之心并没有随环境改变而消解,他发动民众疏浚西湖,修建湖堤,造就了“苏堤春晓”的秀丽之景。时间总在飞逝,我们将永远遇见未知的将来。面对未知之境,我们应接受、面对、迎接,用坚韧的本心在未知中得到发展,获生命之勃发。

未知,是世界和时间留给人类的浪漫。在未知之境中,我们要把握机会,保有本心,以更好的姿态去往下一个未知。

亮点分析:本文的最大亮点在于思考深邃、例证丰富。作者不仅从宏观的科技、社会发展角度阐述,还从个人体验和发展的微观视角深入探讨了人类对未知的探索。文中引用了麦哲伦、莱特兄弟等历史事例,以及姚鼐、朱自清等文学家的经历,例证丰富,论证充分。(指导老师:张维维)

0
分享到:

评论0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没有账号? 忘记密码?